技術革新日新月異的今天,車型的改款換代再常見不過,但能有多少的車型在中期改款時能夠做到從裡到外的改變。此次展現在我們眼前的這款新奔騰B50就是一個剛剛經過“逆天”改款的車型。改款後的新奔騰B50不僅在外觀和內飾上都有著很大的改變,同時在動力方面也增加了1.8L。在價格方面1.8L頂配車型也只有12.28萬,相比一些同級別競爭車型有著很大的優勢。
新奔騰B50是一款自主品牌車型,但它的實力不可小觑。無論是設計風格還是做工都完全不輸於很多合資品牌。新奔騰B50的市場定位主要鎖定月銷量2萬台以上的悅動、科魯茲和凌派等熱門合資品牌車型。既然實力不容忽視,價格又有優勢,也許改款後的新奔騰在銷量上會有新的轉機。
起初剛見到新奔騰B50的時候,我並沒有發現相比老款有什麼不同之處,只覺得整體感沒有老款的那麼中庸。這並不奇怪,畢竟只是在老款奔騰B50的基礎上加以修改。但聊勝於無,外觀經過重新的修飾後新奔騰B50變得更加時尚新穎。外觀的改動主要集中在前格柵以及大燈的整體造型。外觀流暢,輪毂與黑底大燈的搭配使得整車給人以更加運動的感覺。
小結:新奔騰B50的外觀整體並沒有很大的改變,調整主要體現在細節之處,時尚元素的引入讓它更年輕,個人認為從外觀方面,新奔騰B50的這次改款很成功,當下潮流的設計理念被融入其中,使其更容易被年輕消費者所接受。
新奔騰B50在內飾方面是大家吐槽的重點,相比外觀來說,內飾的改動可謂是大刀闊斧。如果說外觀是在老款車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得來的,那麼新奔騰B50的內飾簡直就是另外的一款車型。當我坐進新奔騰B50內飾的時候,完全感覺不到這是一款改款車型,方向盤以及鷗翼式的中控台走線,為內飾增添了不少立體感。
小結:由此可見,新奔騰B50在內飾上一改以往中庸的設計,並融入了更多時尚的設計理念。如果有人說新奔騰B50在外觀方面沒有誠意的話,那麼內飾可以說是做足功夫了,而且並非華而不實,更為人性化的整體布局,為日常行車提供了便利。
由於此次只是奔騰B50的中期改款,所以車內空間與老款車型相比也沒有任何改變。舒適感並不突出,空間也算不上太大。對於一款主要以家用為主的轎車來說算的上合格。在身高183cm的編輯實際體驗後發現,新奔騰B50的乘坐空間在同級別車型中只能用一般來形容,2675mm的軸距在後排並沒有完美呈現出來。
在儲物空間方面,我們雖不能說新奔騰B50不夠出色,不過它確實可以做得更好。其實車內儲物格的數量已經算是相當充足,只是在細節設計上顯得不太人性化,這對於那些井井有條的車主來說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像我這種不拘小節的,就很可能把手機、錢包和煙亂扔一氣。
小結:新奔騰B50的空間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且與老款車型保持了一致高度,僅僅在儲物空間方面進行了細微調整。而對於一款自主品牌緊湊級家用車而言,這樣的表現也屬同級車正常水平,細節設計比較人性化,這一點對於注重生活品質的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
新奔騰B50最大的亮點是增加了1.8L自然吸氣發動機,這款發動機是一汽汽車自主研發的最新成果。這款發動機具備多點電噴系統以及雙頂置凸輪軸,此外還帶有可變氣門正時機構、VIS可變進氣歧管、VICS可變進氣渦流控制技術,最大功率達到102kW,最大扭矩為172Nm。
與這款1.8L匹配的是來自愛信的6速手自一體變速器。經過實際體驗可以發現,新車的動力表現略有增強,且擁有出色的平順性,從下文中的加速曲線圖來看,雖然在一擋升二擋時有一剎那的動力削減,但在日常駕駛中很難感覺到。
在實際駕駛中,這台引擎相比早前的1.6L激進了不少,雖然依舊需要借助較高的轉速達成更大功率或扭矩的輸出,但你可以明顯感覺到起步的輕松暢快感。新B50油門方面略有些偏軟,輕踩下油門時發動機似乎並不明白我需求,必須再深踩一下才能夠完善整個加速過程。其實這樣的駕駛感覺我並不覺的有什麼不好,至少在總是起起停停擁堵的城市道路可以避免一竄一竄不舒服的感覺。
新奔騰B50 的低速表現只能用一般來形容,即便是1擋深踩油門起步,也沒有過多的推背感。當轉速達到3000rpm時動力才會緩緩的釋放出來,此時或許你會發現與剛才的“老牛車”完全不同的感覺。3擋或者是4擋基本上可以輕松應付日常駕駛中的超車、並線等動作。
如果你覺得奔騰B50無法給你帶來駕駛的樂趣,那麼不妨嘗試一下S擋。掛入S擋的一瞬間,起步時無力的動力表現將會被徹底改變,同時換擋的時機也推遲到了3500rpm左右。S擋我承認有點神經質,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緊湊車型有著這麼大的反差,這在同級別車型中似乎並不多見。
加速、制動測試
我們的測試車型為奔騰B50 1.8L自動尊貴型,1.8L排量也是市場的主流。在加速測試過程中,我們以全油門起步,在起步初期東風風神奔騰B50動力反饋並不是很明顯,似乎發動機此時在猶豫什麼,但當轉速達到3000rpm時才開始有明顯的動力提升。奔騰B50 1.8L車型最終百公裡加速測試成績為10.71秒。
在剎車測試中,經過多次測試後,新奔騰B50的剎車成績最終為41.94米,整體表現中規中矩。在測試過程中,新奔騰B50剎車熱衰減並不明顯,而且可貴的是剎車G值一直保持在-1G,具有不錯的剎車力度。
新奔騰B50的底盤方面總的感覺還是屬於偏硬類型,懸掛部分采用了前雙橫臂式帶橫向穩定桿的前懸架和E型多連桿式的後懸架。在實際駕駛中經過一些坑坑窪窪的路段時,懸掛的表現充滿了足夠的韌性,保留了一定的路感。在激烈駕駛中,這種偏硬的懸掛也有著良好的支撐,表現令人滿意。
由於奔騰B50、B70的底盤都來自老款的馬自達6,在“基因”上也遺傳了馬自達6的一些優良特性。在高速公路行駛時,新奔騰B50的直線穩定性很好,底盤扎實。在高速轉彎行駛時,較硬的懸掛對車身的支撐到位,雖然能夠感覺到車身的側傾,但幅度較小。
雖然新奔騰B50是一款自主品牌車型,但在底盤的設計上還是帶有一些日系車的血統,尤其在操控感上能夠表現出來。新奔騰B50雖說是一款主打日常家用的轎車,但還是帶有一點運動感。方向盤的調校雖說算不上十分精准,但轉向力度和回饋都比較適中。全系車型裝備了電子液壓助力轉向系統。低速下方向盤的表現十分輕盈。車速越高,方向盤越沉穩。
在繞樁的測試中,新奔騰B50有著很好的表現,並沒有沒有產生明顯的側滑現象。在接近極限時,控制住方向並稍加油門即可將車身拉回到正常的行進軌跡上來。偏硬的懸掛讓車身沒有發生較大幅度的側傾現象。在激烈的橫向運動中,車輛始終保持著十分輕盈的姿態,最終繞樁測試成績為58.96km/h。如果說是在動力方面略有不足的話,那麼在操控方面新奔騰B50還是可以挽回局面的。
新奔騰B50在配置方面並沒有太多的亮點,相比一些主打配置的自主品牌而言顯得有些單調。盡管如此,但在一些全系標配的配置還是能夠看出新奔騰B50的誠意。全系6款車型除了發動機排量和變速箱外,還是有著很多不同之處的,本次試駕的1.8L自動尊貴型售價12.28萬元,性價比很高。
幾乎全系標配的天窗都值得誇獎,比較實用的內後視鏡自動防眩目功能和比較顯檔次的真皮材質除了舒適型之外均為標配,其余的差異配置不算特別重要,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在之前我們就提到過的全系車型都未配備大尺寸液晶屏倒車影像,但這似乎是廠商刻意為之,主要是為了降低整體的售價區間。
影音空調及便利配置方面,全系除了舒適版均標配了自動空調、定速巡航和多功能方向盤,算是不錯的表現。胎壓監測和藍牙系統則只有尊貴版才標配,藍牙系統用處不是特別大,胎壓監測比較實用,不過出遠門前多花幾分鐘也就行了。
新奔騰B50在抑制噪音方面的表現有些不盡如人意。在噪音測試中,由怠速到低速再到高速,該車的噪音數值始終離優秀的水准保持一定距離。低速時,發動機為主要噪音來源。高速狀態下,風噪和胎噪也變得越發明顯,如果誇張點去形容的話,在時速達到100km/h的情況下,車內兩人交談的聲音要放大很多才能聽清楚。
雖然我們此次試駕的頂配車型采用是真皮座椅,但在實際的體驗來看其實並不是特別的舒服。首先座椅的整體感有些偏硬,包裹性也只能用一般來形容。其次駕駛員座椅靠背沒有腰部支撐,默認的設計有些靠後,這對於長時間駕駛的司機來說並不合適。後排座椅乘坐感與前排基本相同,中央位置並沒有配備頭枕,並且中央位置的安全帶也不是收縮式的,這些方面有些不人性化。
油耗測試中,主要選擇下班高峰期的時段,在行駛的118公裡中經過城市環路和市區路段全程正常行駛速度約占50%,擁堵路段占比例約30%,其余為高速行駛,最終百公裡油耗成績為7.65升。作為一款主打家用的1.8L轎車這樣的成績也算得上是比較理想的。與之前我們測試的1.6L車型油耗相比只高出了0.65升。
雖然只是小改款車型,但從中可以看到新款奔騰B50的誠意所在。新車在外觀和內飾都令人眼前一亮,相比舊款的保守穩重,新款的造型設計明顯更加年輕化。增加的1.8L新車型也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即便是1.8L低配車型也在價格方面也沒有高出太多,9.28-10.28萬元的售價在同級別車型中也有著很大的優勢。
在本次的試駕雖然1.8L車型在動力方面沒有值得誇贊的地方,但在操控上勝過很多競爭對手。如果與一些同級別的悅動和科魯茲這樣的熱銷車型相比,新奔騰B50的底盤仍然是它最大的優勢。當然有著種種優勢的新奔騰B50也有著一些不足之處,在舒適配置方面其實可以有更進一步的提升,這樣才更符合國人的需求。
再一次來到蒙特卡洛山間, 這裡是WRC世界拉力錦標賽的比賽路段,有著極窄的山路和多得令人發
在整個Jeep家族中最具魅力的車型非大切諾基莫屬,自從1992年第一代大切諾基問世,便迅速在全球
我的一個同事患有一種極為罕見的搬家綜合症,在這個月又不幸進入了發病期,開始大規模的搬家運動。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