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造型流暢,配置豐富,有不錯的駕駛樂趣,尾部穩定性好
缺點:發動機噪聲較大,剎車距離偏長
上市時間:已經上市
售價:35.98 萬元
雖說拉古那古貝是一輛不折不扣的雙門跑車造型,但它的外形尺寸只比5 門掀背版短了5 厘米,所以它的內部仍是5 座。因為只有一款車型,所以在配置方面還是相當慷慨:隨動氙氣大燈、帶加熱功能的電動記憶座椅、雙區空調及導航系統都出現在配置表中。
【行李廂輕觸開關隱藏在車標菱形的中央,鑰匙也能遙控開啟行李廂】
【雙光氙氣大燈帶有清洗,隨動轉向功能使得照射范圍更廣,在夜晚的山路中很實用】
【小眼睛似乎是時下歐洲的審美觀,所以這也隨之反映在了尾燈上,細長的設計降低了視覺重心】
【馬牌CSC3 輪胎在編輯部內廣受好評,但此輪胎型號中多了E,代表節能、綠色,因此感覺胎面較硬】
外形上它很拉風,低矮的車身只有1.4 米高。急速下降的車頂和收得很緊的車尾造就了動感。車尾細長的LED 尾燈壓低了視覺感,也放大了1.8 米的車寬。17 英寸輪毂造型中規中矩,我覺得如果能選裝黑色輪毂,那麼它還能再顯得野性一些。巨大的無框車門很有范兒,但也帶來了弊端,那就是在寬2.5 米的標准停車位中,它的開啟角度較小,給上下車帶來了不便。
【扳動拉手前排座椅靠背折疊後,座椅還可整體自動前移,後排乘客上下車較為方便】
【作為2 門跑車而言,後排除頭部空間外都還夠用,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普通轎車】
【行李廂內部規整,不過開口較高。作為coupe 車型,它的實用性相當強】
【方向盤調節范圍不夠大,相對跑車坐姿偏高,座椅帶有加熱及記憶功能】
坐下來,環顧四周你肯定還是覺得自己在開一輛普通轎車。因為座椅位置與轎車幾乎沒有區別,不能降到很低,大多數人也因此會抱怨頭部的壓抑感。但這樣就能有不錯的視野,就算輾轉於胡同中也不會顯得吃力。駕駛座椅有一定的承托力,不過缺乏對背部的支撐,使得駕駛者很難找到一個放松、舒適的坐姿。後排空間比想象中充足,頭部及腿部空間完全夠用。而且前排座椅還能自動前移,增加出入空間。
【後排座椅帶有ISO-FIX 接口,但由於前排開口有限,所以座椅的拆裝較為不便】
【後排座椅可按比例分開放倒增大儲物空間,把手設計在行李廂內側】
【速度表以10、30 標注,剛開始需要適應,尤其是在限速路段。行車電腦沒有中文漢化】
【方向盤功能鍵不多,藍牙電話、音響控制都被集成到這個控制桿上】
【導航系統經過漢化,而且有多種語音播報,圖中的車輛圖標也有幾十種選擇】
【10揚聲器的BOSE音響低頻效果出色。左圖行李廂內的銀色物體是功放,稍微占用了一點空間】
配置表中還有一項誘人的項目:10 揚聲器BOSE音響。揚聲器被巧妙布置在了儀表台、門板和後窗板下方。低頻的震撼和富有層次的中音能讓人大飽耳福。如果非常挑剔的找出不足,那只能希望收音機的信號效果再增強些。
它的內飾做工較為一般,除了儀表台采用軟性材質之外,其它部分的塑料感較強。
【內飾設計比較簡潔,黑色與銀飾搭配是典型的運動風格】
儀表的行車電腦顯示內容豐富,不僅有常規的平均油耗、平均時速等等,還有一項“已消耗燃油”。我覺得這項功能已經可以代替燃油表功能,它的精確度達到了0.1 升,不過操作系統沒有經過漢化不得不說是個遺憾。但它的導航系統是個例外,不僅有中文顯示,還能以普通話、方言、男女聲等不同形式播報。而TomTom 導航操作也如同奧迪的MMI 系統,7 方向按鍵四周排列著很多按鈕,起初操作需要些摸索,但上手後使用比較簡便。在使用中還發現了法國人風趣的一面:導航界面中車輛的圖標可以更改,圖標幾乎囊括了雷諾的所有車款,甚至包括電動的EZ 和F1 賽車。
B 柱上的4 control 標志說明拉古那古貝還有一項技能,那就是4 輪主動轉向技術。原理與BMW 7 系有些相似。位於後橋中央的電動機可以帶動H 型的兩根轉向拉桿左右移動,這樣可致使後輪的轉向角度最大可達3.5 度。它的轉向與ESP 系統時刻保持溝通,會根據路面及行駛狀況作出判斷。大部分時速低於60 公裡時,後輪的擺動與前輪保持反向,這樣可以減少約10% 的轉向直徑,增大城市間行駛的靈活性。當時速高於60 公裡時,後輪轉動變為同向,這樣能提升高速變線時的車尾隨動性。當緊急制動時,後輪還能根據ESP 提供的偏航參數修正車身。不過後橋的結構並沒有因為增加了轉向結構而變得非常復雜,主體仍與扭力梁式相近。
由於後輪轉向的介入方向隨時在變化,所以摸清拉古那古貝的脾氣並不輕松。在輪胎側向滑動較多的情況下取得63.2 公裡的成績已經相當不錯了。
懸掛對車身有較好支撐,高速變線時後輪與前輪保持同向轉動,這使得車尾滑動很少,而且在車內感覺車尾和車頭似乎在平行移動,比較奇特。
由此得到的效果很明顯,轉向變得很賊,車頭反應非常凌厲。在一般城市道路中穿行很是得心應手,表現出敏捷的一面。但前面我為什麼要用不按套路出牌形容它呢?原因很簡單,由於後輪轉向的介入,車輛在需要精准操控時的反應不可預測。因為在臨界速度時,後輪有可能是反向擺動,也有可能是同向擺動,所以每次打方向後車輛的反應都可能不同,這給測試員很大挑戰。視線來到車外,懸掛支撐到位,側傾得到了較好的抑制。在這裡還要說一句拉古那古貝的輪胎,雖然是馬牌的CSC3,但輪胎標注上有個大大E,這說明雖然花紋一樣,但成分更偏重經濟,也許是硬度稍有增加,換來更低的滾動阻力,所以繞樁時感覺車輛的側向滑動比較明顯。
這台2.0 T 發動機缺乏懸掛系統那種俏皮的性格,好像已步入中年,從功率到噪聲表現都不盡如人意。170 馬力只能說夠用,它更像一台自然吸氣發動機,沒有明顯的渦輪遲滯,同樣也沒有寬闊的扭矩平台所帶來的推背感,而且4000 轉以後的嘈雜聲毫不客氣地傳入駕駛室。取下發動機裝飾罩,鑄鋁的進氣歧管也側面證實了它的年齡(現代發動機進氣歧管基本都采用復合材料,低成本、低進氣溫度及輕量化)。不過平順的6 擋自動變速箱比較稱職,換擋速度較快,前3 擋的齒比排列非常緊密,尤其是2、3 擋間的換擋落差很小,彌補了些發動機方面的遺憾。
在油耗方面,拉古那古貝表現平平,由於標准油耗線路中有不少積雪,所以一路基本都是輕加油少剎車,但仍然達到了9.3 升的平均油耗。這明顯高於現在2.0T 轎車的水平。不難看出,年代的差距從很多方面反映出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優勢。但外觀呢,法國卻一直走在時尚設計的前列。
來源:《汽車博覽》3月刊
【易車網 試駕】對於一個從小就喜歡看F1比賽的人,相信法拉利這三個字絕對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而我就是
你們用推特,我們有微博;你們用臉書,我們有人人;你們用YouTube,我們有優酷??終於,你們用
運動車型,似乎是任何一個豪華汽車品牌都會涉足的領域,特別是對於後起之秀的日系車來說,擁有一款頂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