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高,安全駕駛,保障自己與他人的道路安全日益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話題。
對此,小編特采訪了業內專家講解駕車安全技巧,而采訪中的一句話讓小編感慨頗多:“好的駕駛習慣比什麼都重要,與其依賴高檔汽車的安全氣囊、ABS等保障措施,不如自覺系好安全帶。”
系好安全帶不用氣囊當補救
這位負責人表示:“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是我們的工作,絕大多數交通事故由於未系安全帶,進一步加重了傷亡情況。”據有關機構統計,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車禍中,如果正確使用安全帶,可以挽救約45%的生命。以北京為例,從目前北京地區的街頭觀測結果來看,多數駕車者以系安全帶受束縛為由極少使用安全帶,高達95%的副駕駛乘客都未系安全帶,而後排乘客不系安全帶的比例更高。這個數字令人震驚。
該負責人向小編介紹了一段汽車碰撞測試的錄像,側面碰撞時未系安全帶的副駕駛假人在碰撞瞬間先是撞像左側的駕駛員假人,之後又重重的砸向左側車門。而在正面碰撞的瞬間,由於強大的力量造成了前排座椅變形並發生位移,後排未系安全帶的乘客從前排座椅的夾逢中沖向中控台,碰撞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不少人者認為一般事故只要有安全氣囊和自己愛車一流的安全配置就可化險為夷,其實這種觀點是大錯特錯的。以安全氣囊為例,其工作的原理是當車輛發生碰撞時,控制模塊快速對信號做出處理,迅速釋放氣囊,使乘員的頭、胸部直接與較為柔軟有彈性的氣囊接觸,從而減輕乘員的傷害。但安全氣囊需要確認發生碰撞的嚴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帶的保護能力之後,才能正常彈出;相反,在不系安全帶的狀況下,安全氣囊驚人的爆發力不但不能對乘員起到防護作用,還會對乘員有嚴重的殺傷力。
養成安全預見習慣
所謂安全預見習慣,是指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養成的,對某些可能影響安全行車的人、物、天氣、路況等因素形成的比較准確的預測,能夠提醒自己謹慎駕駛,提前做好減速、剎車等預防措施,降低突發事件的發生幾率,從而達到安全行車的目的。可以說,預見性是預防事故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安全預見習慣是一個駕駛員綜合素質和整體能力的體現。道路通行條件是復雜的,除了安全駕駛的常規操作要求和系好安全帶這類細節要求之外,靈活應對突發事件是保障安全駕駛的前提。應對突發事件,養成良好的安全預見習慣也是十分必要的。
異常天氣謹慎慢行
進入春季,良好的駕駛技巧更加重要,陰雨天氣駕車更應該格外小心。在暴雨天氣裡,行車時最好在水面開闊且有均勻碎浪花的地方駕車通過,不要高速過水溝、水坑;涉水前後應低速慢行;要注意保持充分的行車距離,盡量不要緊急制動,轉向時也別太急;雨中開車要將大燈打開,最好把防霧燈也打開,通過積水路面後,應輕踩剎車行駛,以使制動盤或制動片之間的水分盡快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