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之後才發現,原來事故因駕駛員玩手機而起。
英國運輸研究實驗室公布過一組數據:司機開車發短信時,反應時間比正常情況下慢35%;而酒駕和吸食大麻後的反應時間,則分別慢12%和21%。也就是說,開車玩手機,可能比酒駕和毒駕還危險。
“一名司機在駕駛時低頭看手機,再抬頭看路面,最快也要2秒。如果車輛以60公裡的時速行駛,這一‘瞬間’,車子至少已開出去30米。遇到狀況,根本來不及反應。”寧波鄞州交警說,今年以來,開車過程中玩手機引發的交通事故,占了鄞州轄區總事故數的2成左右。
事故 開車刷微信,車子撞上山體側翻
昨天下午,汪師傅開著一輛面包車,從鄞州區章水鎮前往余姚,當他開到章水鎮細夾線時,手機上收到朋友發來的微信,於是他就拿起手機查看。
不料當其放下手機時,發覺車子已開到一處彎道。
汪師傅急打方向,但車輛還是重重地撞在了路邊山體上,導致車輛側翻。
交警陳警官接警趕到現場,心生疑惑,事發處雖然有個彎道,但路況蠻好,當時也沒什麼車輛經過,怎麼會造成這麼嚴重的事故?
幾經詢問,王師傅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主要怪我在看微信,抬起頭發現要轉彎,已經來不及了。”
寧波鄞州交警大隊董警官介紹,從統計數據來看,鄞州區發生的所有交通事故中,在開車過程中查看手機或刷微信引發的,占了兩成左右。
調查 超7成年輕司機曾開車玩手機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博、微信、QQ等手機應用越來越豐富,很多年輕司機在開車時養成了玩手機的習慣。一手握方向盤,一手拍照、發微博,或與朋友聊天。
董警官曾調查一企業內30位私家車主,車主年齡在20~30歲之間,發現這一群體在開車時使用手機的比例最高。
30位車主均使用智能手機,其中22位都有開車時用手機刷微博、微信、聊QQ的習慣。有位“微博控”車主說,每隔幾分鐘刷一下微博已成習慣,“聽到信息提示音,不看看就渾身難受。”
有著2年駕齡的年輕白領小陳說,開車遇到交通擁堵或者等紅燈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拿起身邊的手機,刷一刷微博,或者在微博、微信上發表感言,跟帖評論。
數據 低頭2秒,車輛已開出數十米
實際上,駕駛員開車時看微博、刷微信,低頭注視手機屏幕,比開車打電話更為危險。
記者試了一下,從拿起手機打開微信,到浏覽一條新信息,眼睛至少要在屏幕定格2秒左右。如果車輛按時速60公裡行駛,2秒鐘就要跑出33米。當發現前方有情況時,加上反應時間及制動距離,車輛起碼又要往前行駛十幾米。這樣的距離,足以導致一場事故的發生。
董警官說,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人員經對100多名卡車司機長達18個月的跟蹤調查發現,司機邊開車邊發短信時,發生車禍的概率是正常駕駛時的23倍,打電話則為2.8倍。
英國運輸研究實驗室也公布了一組統計數據:駕車時用手機發短信的司機,反應時間會比正常情況下慢35%,相比之下,酒後駕車的司機的反應時間比正常情況慢12%,吸食大麻後駕車的司機的則要慢21%。
也就是說,開車玩手機,實際上比酒駕、毒駕還要危險得多!
法規 開車接打手機要扣分,那發微信、發微博呢
對於開車發微信、刷微博,交警表示,雖然我國法律對開車時用手機接打電話的行為,明確規定可對司機處以200元以下罰款,扣2分處罰。
但對發微信、刷微博之類玩手機的行為,因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目前不好定性。
“如果司機在開車時頻頻用手機發微信、刷微博等,且有證據可以證明,也是屬於妨礙安全駕駛行為,也可以對其進行處罰。”董警官說。
雪後行車注意什麼? 攻略:變道提早打轉向燈 私家車主在冬天出門時,一定要先看天氣狀況而決定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