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倒車入位
倒車行駛定位精確
為什麼看似狹窄、擁擠的車位,倒車卻可以從容入位?為什麼側向車位一定要采用倒車進入?為什麼正向駛入“非”形車位總停得歪歪斜斜,倒向駛入卻可停得四平八穩?
對於大多數乘用車來說,前輪負責轉向,後輪僅作定向轉動(提供後輪隨動轉向功能的車輛除外)。車輛轉彎過程中,上述特性使負責轉向的前輪行駛距離較長,定向行駛的後輪行駛距離較短;此外,後輪在任何時刻均與車身保持平行,駕駛者容易做出判斷倒車行駛時,駕駛者對於車輛的定向與定位更加准確。
以叉車為例,叉車是後輪轉向、前輪直線行駛的代表,幾乎可以實現原地掉頭,而前輪的移動距離很短。這樣的特性使得叉車在狹窄的庫房中可以閃轉騰挪,精確定位需要操作的貨盤,間接提高了庫房的利用效率。
綜上所述,狹窄的停車空間內、角落裡的停車位以及有路肩障礙的路。
後視鏡裡的秘密
凸面鏡易引發誤判
很多人習慣憑借外後視鏡完成倒車。這看似潇灑、熟練,卻潛伏安全隱患。
通常情況下,外後視鏡使用凸面鏡鏡中物象難以反映真實的空間距離。右側外後視鏡的焦距小於左側,司機視野更大,但物體變形也較大。一些進口車的外後視鏡上還會印刷警示文字,“實際的物體比鏡中顯示更近”。
 
三種倒車技巧詳解
路側停車位
D1:從車位旁駛過,觀察車位尺寸,是否適合己車停放;同時觀察車位內有無磚頭、井蓋、地鎖等雜物,是否需要移動或額外注意;
D2:繼續向前行駛至前一車位停放的車輛旁,與旁車保持約0.5米間距,平行停車;
D3:將己車的右外後視鏡與旁車的B柱對齊,向右打滿方向,掛入倒擋,慢慢倒車;
D4:觀察到己車右外後視鏡與旁車的尾燈相平時,向左打滿方向,慢慢倒車;
D5:觀察己車與後車的間距、車側與車位的間距,逐漸修正方向盤至正中。
請在前後留出適當的空間,避免離開時被其它車“堵住”。
“非”形停車位
D1:從車位旁駛過,觀察車位尺寸,是否適合己車停放;觀察車位內有無磚頭、井蓋、地鎖等雜物,是否需要移動或額外注意;
D2:若車位在左,則向右轉方向盤,引導己車向右側行駛,盡量使車身與車位同向。夾角越小越好,但要留出倒車時車頭右擺的空間;
D3:掛入倒擋,向左轉方向盤,慢慢倒車;一面保持車尾對准車位駛入,一面觀察車頭右側避免碰撞;
D4:逐漸向右修正方向盤,直到車輛入位。
請在左右都留出間隙,既方便自己上下車,也避免意外剮傷。
“Y”型停車位
D1:這樣的車位通常位於超市、寫字樓下,在單行道的兩側。停車時,駕駛者可以循著道路方向順行駛入車位;
D2:離開時,先倒車行駛,待反光鏡離開旁車的車尾,再嘗試轉動方向
D3:轉動方向盤,調整車尾角度,使車身盡量與道路平行;
D4:循道路方向離開。
倒車出位時,行人、車輛完全處於視線盲區,請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