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純電動車雖然叫好不叫座,但不能否認該車科技含量相當高;而科技巨頭谷歌這幾年“玩命”研發無人駕駛的消息也街知巷聞;我們的傳統汽車廠商近幾年來也沒閒著,開始與科技公司合作,以出行安全為中心,將更多科技技術運用在了自己的產品上,有的似乎看著更未來,有的似乎看著更概念……
該技術可利用傳感器來監控汽車周圍所有區域,並能分辨出是自行車還是摩托車,一旦檢測到他們存在,系統會以車內不同區域的燈光、聲音和觸覺來讓司機知道它們的位置。比如,Bike Sense可命令汽車音響系統發出自行車鈴聲或摩托車的喇叭聲等。如果遇到自行車超車,系統會利用觸覺反饋功能,以“敲擊”司機的肩部方式來告知你它在哪一側,並通過LED燈矩陣,以黃色和紅色光體點亮汽車相應的部分以標明自行車穿過的動作。此外,即便是在停車時Bike Sense也會繼續工作,如遇到有東西沖過來,除燈光和聲音提示外,門把手也能發出提示音。
該技術設計原理是通過安裝在汽車外部的攝像頭記錄周圍的所有情況,然後通過安裝在車門或腳下的攝影儀將畫面投射在車內,營造一種整車透明的錯覺。新系統是一種全新類型的屏幕,叫RPT反投影射技術。該技術區別於傳統屏幕或投影,由50顆玻璃珠反射來自同一周線上的光線,有助於將攝像頭畫面以3D的形式呈現,這種屏幕可在任何物體內完全無障礙投射,很適合車內的布局。
該技術亮點在於不但能預知信號燈情況,還有助於駕駛,比如,當車輛遭遇紅燈等待,通過網絡傳輸,車輛儀表盤會顯示紅燈的剩余時間,同時在綠燈前開啟最低油耗及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模式。奧迪公司表示,此技術可有效降低1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該技術根據預知信號情況,還可提示司機避開擁堵路段,提供流暢導航服務。預計未來會在最新款A8車型中配備。
近日,以
寶馬2系Active Tourer是目前寶馬品牌在售車型中首